疫情全球蔓延与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云端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年04月29日 15:02:35 来源: 光明网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推动供应链的数字化,中国要注重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规则,参与数字经济与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但规则制定背后不仅是围绕商业利益的谈判,还将涉及大量复杂的公共问题、技术问题、商业问题,势必面临更多的激烈博弈。

疫情暴露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本质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田素华

新冠肺炎全球蔓延及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密不可分。全球经济联系太过紧密、经济全球化发展速度过快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等,是引发新冠肺炎全球扩散和世界经济停摆的重要原因。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现阶段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本质问题:国际分工过度、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以及全球化治理滞后于经济全球化发展。

国际分工与国内分工不能等同视之。疫情在世界各国迅速蔓延需要我们对国际分工和国内分工重新思考。国际分工与国内分工都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和促进经济增长,但二者存在区别:国际分工需要主权国家之间的国际协调,但政府服务有边界,国际协调有时很困难。

经济全球化必须正视市场与政府双重失灵问题。解决全球化问题不能单纯依赖强制性的政治过程,更需要契约关系。疫情期间民间救助的影响有时比政府救助更为深刻,充分发动民间力量是处理全球化危机的重要机制。

经济全球化必须有全球化治理。当前的全球化过度强调经济利益与经济行为,没有考虑全球范围内经济活动公共治理问题。从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到金融全球化,再到经济全球化治理,“逆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交替出现。唯有正确认识全球化,才能对全球化进行有效治理。全球化不仅是市场全球化,还有安全、思维等全球化。我们不能简单地强调经济全球化,必须避免全球化的“短板”累赘。

新冠肺炎是加强全球化治理的重要动力。我们呼吁一个更积极更有远见的国际多边体制,带领人类社会走出全球化治理危机。疫情从古至今都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大疫当前,很难靠个别国家单独解决,疫情防控已经是全球事务。随着疫情持续,世界经济格局在不断重塑,美国深陷其中难以独善其身,唯有全球社会携手防控才能共度难关。世界各国需要联手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有序运转,协同实现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复工复产复市。

全球应告别“无债不欢”,避免“萧条经济学”回归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

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造成的超大规模冲击,是对经济体系弹性或吸损能力的一次代价高昂的较长周期测试。由此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自然无法避免,目前来看,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都跌入了较为严重的衰退。中国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这是自1992年公开季度GDP以来首次出现的季度负增长,中国经济会呈现“V”型形态还是其他形态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来源,从表层原因来看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海外疫情应对不利,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市场微观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动力就难以恢复,经济也无法常态化运行;第二,市场在短期内看不到即期胜利的曙光而陷入恐慌,由此产生的流动性紧缩,使全球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崩盘;第三,各产油国为争夺油价主导权进行博弈,加之疫情导致全球原油需求大幅下降,天量供给遇上萎靡需求,油价刺穿了美国资本市场非理性繁荣;第四,在信贷扩张支撑经济信心的后工业化时代,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这就意味着风险也在不断积累。

从深层原因来看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际经济增长和产业技术进步无法有效对冲泡沫和风险积累,全球经济深陷“无债不欢”的风险三角,表现在经济增速不断下降,杠杆率不断上升,政策空间不断缩小。供给方面,发达经济体遭受“长期停滞”,老龄化、投资欲望疲软等原因造成的产出下降不可避免;需求侧方面,大量新增信贷和货币创造被用于购买存量资产,而非生产性投资。杠杆率不断上升,政府部门为避免需求过度萎缩不断加杠杆,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之后未能真正实现货币政策常态化,政策操作空间较上次危机前大幅收窄。二是全球经济金融体系担保人缺失,作为全球金融体系主要担保人实力有所下降,也未能向全球实体经济注入增长动能。

1 2 3 4 5 6 7 8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