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全球蔓延与世界经济发展新态势云端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0年04月29日 15:02:35 来源: 光明网

浙江应分时段构建复工复产之路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州大学经济学院学术院长 赵伟

看疫情对省域经济的影响,须从三个视野切入:时间上的短期、中期与长期,理论上的机理分析,区域视野的产业特点。

三个时段的问题不同:短期内必须面对的是经济衰退问题,中期内是全球供应链、价值链重构的问题,长期内是经济全球化何去何从的问题。作为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这一轮全球化,要发生大的变化也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对于地区经济而言,首先要考虑短期问题,特别是在经济衰退中企业的生存问题。可以借助空间经济学与疫情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分析此次衰退的机理和痛点,进而深入到地区层面。区域视点上聚集短期,预期中长期,找出关键环节,从而提出对策。

从空间经济学视野来看,疫情的地理扩散,取先核心后外围的地理路径。先袭击了全球最具活力的东亚经济,再通过意大利与法国窜入西欧,瘫痪了欧盟经济,最后进入北美,迫使美加墨进入紧急状态。而这三块地域,空间经济学上被视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核心。加拿大总的GDP占全球的四分之三。目前看来,五月份以后,疫情在核心地区可能趋向缓解,但可能向南亚、北非甚至整个南半球扩散。这暗合了空间经济学的C-P模型,由核心而外围。由此对世界经济的打击不可低估。

这次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难以用以往衰退理论解释。因为衰退并非结构性过剩或者投资者与市场信心丧失触发,也不像2008年那样由金融泡沫崩溃触发,而是直接的疫情冲击导致的衰退。从贸易经济学理论视野去看,此次经济衰退的机理,是疫情及防疫抗疫措施骤然推高了克服距离之三重成本中的两个:一个是贸易成本,就是货物运输成本与通关成本;另一个是面对面的成本,就是人员流动的成本。由此导致了企业层面供应链的断裂,企业与上游、下游的供应商之间的联系难以维持,而后导致全球价值链瘫痪。

从中国经济最新数据来看,疫情中企业面临的灾难比GDP下跌要惨烈。“三驾马车”收缩幅度远远大于GDP,以往情形恰好相反。这是遇到的新问题。从疫情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去看,疫情对中小企业的破坏比GDP数据要严重得多。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后面,是众多小店家,在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后面,是众多资本品供应商,而在外贸出口收缩数据后面,是众多企业的订单。

从浙江视点来看,企业面对的困难比全国平均情形要大。第一,浙江产业中人员聚集型行业比重较高,小店多;第二,浙江的外贸市场集中在疫情高发地区即全球三大核心;第三,浙江经济的中心杭州、温州、宁波,既是疫情发生的重灾区,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的输入压力;第四,从企业的所有制看,民企比重高,获得的制度性支持少;第五,小微企业的比例超高。浙江的复工复产之路打了个时间差,复工刚开始国外订单多,之后骤然减少。故而可能会走出一个倒U型轨迹,先易后难。对此,浙江总体应对方略应分时段构建。短期内(半年到九个月),重点促有序复工复产,让企业活下去;中期内(九个月到一年),重点促进原有供应链恢复;长期内(一年之后到十年),考虑产业链重构问题,与国家的整体战略相结合。短期内首先要降低物流与人流成本,有序恢复,其次对于民生、小微企业,借助财政政策,着眼于两个主体即小微企业纾困和刺激市场复苏。

江苏要以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应对短期冲击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二震

疫情使得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疫情导致很多国家经济停摆,全球价值链受到冲击,依赖国际供应链、国际需求链生存的企业遭遇困境。各国政府会更加重视经济运行供给侧的安全保障,可能会鼓励企业构建相对封闭的供应链。企业可能重新规划产业链布局,包括向安全度高的市场转移、加强国内重要节点布局等。从短期看,经济全球化受到巨大冲击,但是从中长期看,由于绝大多数国家都融入了国际分工体系,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即便是短期,国际化企业也很难轻易与全球价值链“脱钩”。

江苏应对疫情的对策思路是:化危为机,以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应对短期冲击,以更高水平开放谋求长远发展。江苏是一个开放大省、经济强省,以实体经济见长,传统产业、新兴产业都比较发达,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配套能力强,同时江苏具有强政府、强市场、政府服务水平高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