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品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用地名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 2022年04月30日 23:43:14 来源:

作者:李国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声智库名誉主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随着我国迈入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中心实现了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移。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尤其是如何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培育特色产业、打造乡村品牌,关系乡村持续发展。下面我就“以乡村品牌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用地名文化为乡村振兴赋能”为主题谈几点看法。

image.png

一、加快品牌农业建设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轴。“十四五”规划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持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质量导向,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地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乡村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7万亿斤,创历史新高;肉奶蛋蔬菜水果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稳定,农产品质量也稳步提升,新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2.6万个。乡村产业不断培优做强,各省份都制定出台了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新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初步形成主导产业一业一群、一县一园、一镇一品的发展格局,农业品牌建设、发展品牌农业也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

总的来看,乡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及时补足和加强,比如,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品种、品质、品牌等方面还比较滞后,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增值收益比较低,一些地方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突出,产业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需要增强,乡村交通物流、仓储冷链、电商等设施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装备、标准化等都有待加强,以及一些地方出现的农产品滞销问题等。

为此,需要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其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在乡村产业兴旺中成为一个重要内容。

我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重视推进“品牌强农”建设。中央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提出,要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随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业品牌化水平不断显著提升,助推农业转型升级、提级增效,发挥了重要支撑和持久动力的作用,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消费者信任度、溢价能力明显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品牌带动产业发展和效益提升作用明显增强。在质量兴农之路上,农业品牌化与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相辅相成,品牌建设贯穿农业全产业链,不同梯队农业品牌相互促进。由此可见,促进农业的绿色发展、质量兴农、品牌兴农,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解决农业同质化、低效性的问题,必须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加快品牌农业的发展。

二、乡村地名品牌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本次论坛提出“地名品牌”建设议题,是用地名文化丰富拓展了农业品牌内涵,具有重要价值。品牌是一种形象性显著符号,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文化理念,是一种信任,存在于顾客的头脑之中,形成一种品牌效应。品牌经济是生产力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诸多市场主体要想获得竞争话语权,需要品牌化,这就是品牌创建蓬勃兴起的根源所在。品牌反映了创建者的综合竞争实力,凝聚着创意创新创造新成果。大家知道,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品牌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使者,也是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呈现。用中华文化元素注入中国品牌,是提升中国品牌美誉度的必由之路。

1 2 3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