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望中相知与互鉴 ——见证中国瓷器海上丝绸之路 2023年08月24日 19:41:59 来源: 中国文化报

5月22日上午,“碧海遗珍——拉斯海马酋长国出土瓷器与中国瓷窑址考古成果对比展”在中国龙泉青瓷博物馆开幕。展览从5月22日延续到8月18日。这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的生动一幕。

穿越600年时光,展览把埋藏在阿联酋拉斯海马酋长国朱尔法遗址的龙泉青瓷、龙泉窑址考古出土的标本和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龙泉青瓷放在同一时空进行对比展览,在揭开其神秘历史面纱的同时,也通过中国陶瓷这张“世界名片”向世人展现历史画卷上的中国形象,讲述龙泉青瓷的中国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近,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岁月……

本次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文物30件,阿联酋拉斯海马酋长国瓷器标本55件,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枫洞岩考古出土文物32件。

拉斯海马如何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拉斯海马酋长国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7个酋长国之一,扼守霍尔木兹海峡,自古以来就是交通要冲。它地处阿曼海角的西侧,背山面海,东倚哈扎拉山脉,西临波斯湾。

这里干旱少雨,冬季一场猛烈的降雨很可能就占据全年降水总量的“半壁江山”,顺着光秃的山石,山脉间冲刷出许多季河河床形成的峡谷。季河以及谷地蕴含的地下水孕育了阿拉伯半岛广袤沙漠中的一片绿洲。古乌姆阿纳人顺波斯湾南岸一路迁徙而来,被哈扎拉山脉的丰富铜矿资源所吸引,再加上绿洲提供的环境资源,便定居下来,成为拉斯海马最早的主人。与此同时,在当地还出现了印度河流域生产的玉髓,考古学家推测,这批拉斯海马先民在青铜时期就追逐洋流,建立起连接波斯湾地区和印度河流域的贸易。

历经了萨珊王朝、倭马亚王朝,公元9世纪的阿巴斯王朝进入一个社会经济和远洋贸易强盛的时代,其政治和商业版图扩张到希腊、伊朗和印度地区。从这一时期开始,在拉斯海马的多个遗址中大量发现了伊斯兰釉陶和中国瓷器。

11世纪开始,随着阿巴斯王朝的衰落,湾内的贸易据点由湾底逐渐移向湾口。14世纪,湾口贸易完全由新霍尔木兹王国控制,而拉斯海马正是其组成部分之一,拉斯海马的朱尔法地区逐渐成为波斯湾入海口处重要的商业港口。

朱尔法港遗址考古出土了大量中国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花瓷,它们见证了当地昔日繁荣的景象。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明早期御窑瓷器。明代御窑的生产、运输、使用各个层面的管理都十分严密,景德镇御窑厂考古发现多个成品集体打碎、掩埋坑,在故宫博物院内也发现了多处损毁瓷器掩埋坑。两者说明,明代御窑体系从生产始端到使用过程和废损后处理的末端都完全处于官方的严密监督下,严禁流入民间市场。那么,朱尔法遗址出现明初官窑瓷器的渠道只有一条,即明代政府的赏赉。郑和下西洋便是明早期御窑瓷器来到朱尔法地区的途径之一。拉斯海马的朱尔法遗址汇集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大量商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穿越600余年,中国瓷器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前后历经二十余载。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7次。但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一人类壮举所留下的痕迹却所剩寥寥。郑和舰队曾在马六甲、亚齐、吉达港、古里和忽鲁谟斯岛设立过官厂,即明廷的船队基地。然而,现在这些大明船队基地的港口遗址都难以找寻,其他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考古材料的辨别就更为艰难。

在海外发现的斯里兰卡加勒港的《布施锡兰山佛寺碑》,上面以中文、泰米尔文和波斯文3种文字铭刻了郑和及其船队到访的史实,是郑和下西洋研究中罕见的考古资料。

除此之外,郑和船队到访波斯湾地区的实证当属2019年在故宫博物院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阿联酋拉斯海马酋长国古物与博物馆部联合在当地发掘所取得的考古成果。朱尔法遗址分布着大量的中国外销瓷,阿尔马塔夫遗址的发掘也证实了这一点。考古发现了大量元代至明早期的龙泉青瓷残片、明中后期的青花瓷残片,也有元代青白瓷、青花瓷,明早期青花瓷产品。因为中国陶瓷有着较为完善的年代序列,因而也成为遗址分期断代的重要标尺,同时它的输入也是当地贸易变化的重要参照。朱尔法遗址出土的中国瓷片标本主要生产于14世纪至17世纪,其中包括丰富多样的陶瓷种类,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窑青花瓷是最主要的类型,此外还有德化窑青白瓷、景德镇生产的红绿彩瓷和白瓷等。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