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问道·访谈丨药企转型之路在何方? 2023年02月23日 17:49:05 来源:

 2023年是“拼经济”的关键一年。浙江怎么拼?有何计?

 开局之年,咫尺财经推出《经济问道》系列报道,从企业访谈、专家观点、一线观察三个维度,析解浙江企业创新之钥、市场变化之态、长期发展之势。

 本期对话 华东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梁 解读传统药企的转型之路。

 01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随着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医保集采等政策的推进,医药行业可以说是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吕梁:这种感受确实很强烈,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以来,华东医药都是一家非常稳健的企业。它成立于1993年,当时的华东制药厂还仅是一家年产值千万元、年利润300万元的小厂。近三十年来,在李邦良董事长(华东医药前董事长)的带领下,历经资产重组、股票上市、科研创新、市场拓展等一系列改革,2021年公司总营收345.63亿元。

 一直以来在华东医药有一个理念:要么唯一,要么第一;不求规模最大,但求效益最好;不求品种很多,但求品种最大;专注专科特殊用药;不做大鱼塘里的大鱼,要做小鱼塘里的大鱼;不一定要做火车头,但一定要乘上第一节车厢。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之下,经过多年耕耘,华东医药许多产品都做到了行业内的龙头。2020年之前公司每年也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在浙江省医药行业中,只有华东医药做到了。

我是2010年加入华东医药的,赶上了华东医药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亲历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历史性变革。

华东医药总部(图片均由企业提供)

 但时代不会一成不变,企业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随着集采医保谈判的深入推进宣告仿制药红利时代的彻底终结,华东医药和国内多数制药企业一样,困难与挑战接踵而来,新冠疫情的反复与外部局势的动荡致使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增加。

 正所谓“危机”两字,一方面是危,另一方面也是机。事实上,前些年,华东医药大部分员工转型的动力并不强,大家都觉得日子挺好过的,为什么要转型?但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尤其是阿卡波糖失标以后,让大家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也彻底意识到了:转型是唯一出路。

 02

 中新社记者:行业变革之下,华东医药是如何突围,实现逆势发展的?

 吕梁:华东医药的转型逻辑总结为两个关键词——创新和开放。我们一方面加速探索创新,开拓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全球化布局,积蓄新动能。

 2019年至2021年,华东医药重新定位,重塑价值。我们提出,要以患者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这三年,是公司发展史上人才引进最多、产品管线布局最快、研发能力进步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显著的时期,公司自内而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创新是我们摆在第一位的。创新药行业内有三个“10”的说法,即研发周期10年、耗资10亿美元、且成功率不足10%。

和国内大多数药企一样,华东医药以仿制药起家,要突破“舒适圈”是需要“狠劲”,也需要“巧劲”。这三年时间我们直接或间接投资80亿元,加大创新研发,铺起了一条转型路。

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自主研发体系,建立起以内分泌、肿瘤和自免领域为重点,以中美华东国际新药研发中心为核心、科学开放的全球化研发生态圈,目前已拥有近40款在研创新药及生物类似物,打造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ADC研发平台。目前我们研发投入占总营收不低于10%,以后我希望能增加到15%以上。

 在研发思路上,践行“三步走”发展战略。过去三年,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以引进为核心,初步建立完备研发管线,打造研发管理团队,具备一定创新研发能力。

 到2025年,我们将走出“第二步”,以消化和吸收为核心,将引进的产品项目充分融合入华东医药特色研发生态圈,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完善技术平台建设。

 2025至2030年,我们将迈出“第三步”,在前者基础上实现自我创新,形成以引进和自研为核心的研发管理体系,助力远景目标的最终实现。

 除了药品创新,业务我们也在创新。华东医药商业也顶住压力,加速探索创新业务,打造冷链金名片,培育全新商业模式。医美产业稳步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产品管线不断丰富,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已拥有“微创+无创”医美国际化高端产品35款,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国内医美产品注册有序推进,重磅产品“伊妍仕”国内成功上市。

1 2 3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