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防疫中以更多同情心和同理心强化合作 北外国关学院召开“新冠疫情与中外关系”学术研讨会 2020年04月24日 19:24:25 来源: 光明网

4月22日下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召开了“新冠疫情与中外关系”在线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是北外国际关系学院围绕疫情防控召开的系列学术会议之一。本次会议依托北外区域国别研究优势和语言优势,邀请北外校内知名学者参会。与会学者分别介绍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疫情的发展、特点和防控措施,特别是探讨了各国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出现的涉华舆情,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对中外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国际合作改善和促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的具体建议。会议分别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明进和党委书记张效民主持。

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赵刚教授针对中东欧地区的有关情况作了分析,他指出,中东欧地区总体而言感染人数不多,且当地疫情爆发时间较晚,政府防控措施强力、民众纪律性较高、医疗水平处于世界平均以上等因素使中东欧地区疫情总体死亡人数较低;但是伴随着管控措施的逐渐放松,在国家狭小,人员密集的情况下,还存在着一定的爆发风险。在涉华舆情方面,呈现出区域分化的特点,大部分国家持中立态度,塞尔维亚、希腊、匈牙利持对华积极态度,捷克、波兰等少数国家偏向负面。需要注意的是,个别国家有跟随美国,批评中国的趋势。究其原因:中东欧国家对于中国的了解不够深刻,且存有意识形态的疑虑。

英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展鹏教授介绍说,英国对于疫情总体重视不足,政策上的准备不足,对于群体免疫的做法尚未完全死心。在对华舆情方面前期表现不够积极,英国政府机构以及相关要员对于中英关系也较为悲观,甚至还有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对中国提出索赔,但现在对华态度稍有转变。在中英关系上的处理上,总的来看,英国外交比较务实,也不是一味的唯美国马首是瞻。他建议中国利用现行的沟通交流机制做出自己的努力。

法语学院副院长、国际处副处长王琨围绕法国抗疫情况作了分析。他认为,法国的抗疫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中法两国元首也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沟通,但是法国对于自身抗疫防疫能力过于自信,又存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因此导致了疫情在国家的流行,特别是法国东北部地区的医疗机构,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根据法国总统马克龙的预测,5月11号计划解封国家,重启经济。从宏观上来看,法国力挺欧盟,推动国家转型的进程被疫情阻遏。对前几日法国外交部约见我国驻法大使一事,王琨着重强调说,一方面因其传统,另一方面为了舒缓其抗疫压力,导致法国对于中国抗疫的相关负面报道不断,中国进行了合理的反应,所以不必过分解读。中法关系虽然比较稳定,但是中法之间关于中国对欧投资、5G以及现在的疫情存有的矛盾,让中法关系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澳大利亚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丹认为当地的抗疫确实做得不错,一是检测人数已经达到了30多万人次,二是本国地广人稀,传染强度不大。三是采取措施较早。但是因为美国、意大利等地人员进澳以及悉尼港邮轮事件,澳大利亚的疫情形势变得严峻起来。此外,澳大利亚本国的医疗实力较为雄厚,山火事件对于莫里森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倒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抗疫效果。从舆情中反映出来的中澳关系的走向并不太乐观,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其还担当了“反华急先锋”的角色,政府利用疫情对于对华经济依赖、留学生问题进行炒作。作为总结,胡丹老师对于中澳关系前景比较悲观。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谢韬教授对于疫情下的中美关系的趋势提出了两点看法:第一,美国普通民众对于中国的负面感知显著增加。第二,共和党利用新冠疫情“敲打中国”作为竞选策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针对第一点,他援引皮尤研究中心、盖洛普研究中心等多家调查中心的数据,证实不论是普通民众还是政党,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对中国的负面以及威胁感知都有了很明显的提升,对华友好的人数所占比重甚至达到了2001年以来的最低值。针对第二点,谢韬从特朗普的支持率入手,认为其在大选中所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所以为了提升支持率,共和党便采用各种抹黑中国的谣言来为自己拉票,此后又援引了福克斯新闻的相关报道做了进一步证实。最后,谢韬对于中美关系的前景也持比较悲观的态度,并认为中国要在双边关系中进行竞争的同时努力发展好自己。

1 2 3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