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百人论坛:当前国际形势与“一带一路”建设 2019年01月22日 09:52:22 来源: 中国文化交流网

与架桥修路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一带一路”金融创新刚刚起步,这并非中国金融机构熟悉的传统业务,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支持。许维鸿认为,在国家战略层面,金融是现代服务业,也是中国产业结构的“短板”。只有通过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及跨境产能合作这两条发展路径,才能切实推进中国金融“国际软实力”做强,短期内增加中国与美国在贸易摩擦中平等对话的底气,长期上谋求更高层面的非对抗性合作共赢的解决方案。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文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侨办咨询专家、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陈平教授的发言主要围绕人文交流与文化产业展开。陈平表示,近5年,她一直在关注中国的文化遗产如何从目前资源型的存在变成“一带一路”的产品和产业向世界输出,在新的全球创意经济的产业链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中国非遗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所幸保护力度比较大,不过与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发展还没有成为振兴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向外输出软实力不足的症结在于产品的缺乏。她认为,尽管中国拥有较为成功的《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文化符号,但事实上此类故事在中国数不胜数,却并没有形成很好的文化产品。因此,中国人如何学会用国际语境讲述中国故事是当前文化输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陈平提出了以下对策:

微信图片_20190121100929.jpg

首先,应当把重心放在产品和机制上。她建议在“一带一路”100多个工业经济园区中,将一部分园区做为文化产业停靠的港湾,不仅是中国文化的港湾,也是当地及地区文化的展示中心,汇聚各方的文化商业展演和活动。她还提议关注粤港澳大湾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以广州南沙等地为集中点,散布到香港、澳门等地,甚至东南亚,以此深入推动“一带一路”的文化互联互通。

其次,中国“一带一路”的文化发展基金应当运用到一些更长远的投资中。鼓励海外神话和中国神话的融合对比,让欧洲人对比罗密欧、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并提出自己的审美意见,跳出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站在世界的角度看待中外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国古人创造的元素真正融入世界。

结合自身在国际组织的工作经历,陈平深感中国在国际机构里的人才欠缺,并提议重视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最后,提到“引进来”的问题,陈平认为“一带一路”的文化贸易一定是双向的,她建议在经济比较发达且游客较多的城市建立一个世界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博览城,促动文化遗产的转化、创新和发展,丰富游客的活动内容,也让传统手工艺找到好的流通渠道。

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走出去智库创始人、合通机器人CEO白桦围绕国际经济形势与“一带一路”的主题,对未来经济形势进行了评估和分析。白桦表示,她和她的团队对未来的经济形势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方面的数据观察。一是中国经济风险整体数据评估。走出去智库与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开展了央行经济模型项目,从项目中呈现的全球近百余个国家的经济数据,以及通过经济模型与风险指标体系的评估看来,中国短期内的经济风险形势不容乐观。二是中美经济的数据观察。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进出口指标走弱,美国的经济指标亦不乐观,全球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仍然存在。未来两国的经济发展趋势依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三是“一带一路”框架下与欧洲合作的新突破。虽然权威的金融风险评级机构皆对欧洲整体的债务情况持普遍悲观态度,但这样的悲观情绪并不妨碍中国企业对欧洲的投资有望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实现突破性的进展。未来中国可通过在欧洲实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融入欧洲标准,甚至与欧洲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制定新的通行标准。

微信图片_20190121100935.jpg

赵磊教授谈到,环顾全球,企业战略咨询公司、信用评级公司、会计事务所、传媒集团等代表着高附加值的软联通要害环节,这些领域的话语权一直牢牢掌握在西方国家手里,形成了一个个无形的“中心”,发挥着压倒性的行业主导作用。而“一带一路”所代表的数字时代已经来临。这恰好是一个强调共享和利他、打破壁垒与隔阂的“去中心化”时代。因为缺少足够的智力支持,缺少权威战略咨询公司的机构存在,以及没有建立起畅通的沟通交流机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企业重复试错的成本高昂。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都胸怀为国为民建言献策的情怀,努力为新时代“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有效的智力把脉与支持。

1 2 3 4 5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