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靖楠:“一带一路”,彰显中国的全球化理念 2018年03月26日 15:06:22 来源: 中国网

西方世界出现“逆全球化”风潮,而中国接过全球化大旗,“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对世界自由贸易体系的承诺和担当。亚欧大陆核心地区的稳定繁荣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外部保障,而“一带一路”正好可以提供该地区国家最缺乏的资金和就业机会,吸收这些国家的失业人口,帮助他们进入就业增长—财富积累—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一带一路” 是对当今世界体系的有益补充,也发挥了中国最具资源禀赋的基建领域的独特优势。

2016年,英国“脱欧”、主张“贸易保护”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一系列地缘政治“黑天鹅”事件,被视为“全球化”的大幅倒退。自大航海时代以来5个世纪,全球联系日益紧密,在一定程度上遭遇停滞,甚至出现“逆全球化”的声音。

出现这样的状况,深刻表明过去的全球化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全球收入分配不均,导致欧美中下阶层未能及时分享全社会经济增长的福利。而08年金融危机更是加剧了社会矛盾的计划,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快波及全球,造成了全球性的影响。自那以后,世界主要大国,包括美国、俄罗斯、印度、欧盟,内部关于贸易保护的声音甚嚣尘上,也直接影响了政治精英的决策。

全球化在西方社会“不得人心”,而中国这个后起之秀,反而接过了全球化的大旗。无论是2016年的G20峰会,还是2017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习总书记都代表中国领导决策层坚定推动自由贸易、“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在此时此刻,中国越来越成为全球化最积极的倡导者,也是最可能担起重任的全球化领导者。“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勇于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

全球化中各国的相互依赖,是世界稳定繁荣的压舱石

托马斯•弗里德曼论及国际关系时提出一个麦当劳理论:两个国内有麦当劳连锁店的国家从不打仗。这个看上去不太严肃的理论在战后却始终灵验。其背后隐含着这样一条逻辑,随着国际贸易让世界各国的联系空前加强,通过贸易获得资源的性价比远高于战争,世界贸易体系的存在让战争越来越无利可图。

战后建立的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大繁荣,也大大降低了国际冲突的烈度。战争门槛越来越高,19世纪那种为了争取市场开放而轻易发动的战争再难见到,这正是全球化给国际社会带来的红利。正如罗伯特•基欧汉与约瑟夫•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一书中指出的,经济上密切联系的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与经济相互依赖相伴随的是动武成本的提高、因而也降低地区发生暴力冲突的可能性。大数据也印证了贸易、投资带来的冲突递减。人们常说“贸易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 事实证明贸易也是全球和平的压舱石。

经济层面的相互依赖,是政治、安全层面实现国际合作的后盾。而随着全球化的退潮,经济上的互相割裂也将波及到其他领域,在核武器、网络安全,甚至气候谈判层面,国际共识也会更加难以达成。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贸易水平有了明显下降,直到如今也没有再恢复到此前的增长速度。

图一:世界各国进出口贸易与GDP的比值,来源:World Bank

根据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中国的地缘特点是位于亚洲东部的边缘地带,整个亚洲地区——包括中亚、南亚、东南亚,甚至西亚地区——便是中国发展的重要腹地。要实现和平崛起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亚洲核心地区的稳定至关重要,这不但影响中国在该地区的贸易投资风险,也将影响中国崛起的外部环境。

亚洲地区的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

在“一带”与“一路”的沿线地区,各国都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侧重。但资金不足,一直都是困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约其发展潜力兑现的主要障碍。亚洲大部分国家依然有众多的贫困人口,减贫始终是主要目标。贫困影响了社会稳定,导致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局动荡和恐怖主义猖獗。

发展是消除恐怖主义、维持社会稳定的根本之道。只有消除贫困和饥饿,充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力,实现公平、开放的市场,才能亚洲地区整体性崛起。然而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实现。亚洲现有的多边开发银行、国际援助机构,并不能满足地区需求。

西方每年以转移支付、官方援助的模式向这些落后国家投入数以百亿计的资助,但是被援助国却越来越陷入“永久依赖、永久贫困”的状态,这就表明西方国家传统的援助思路,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嫌。只是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不可能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问题。只有帮助这些国家“造血”, 才能避免永久性“输血”的局面。

“一带一路”沿线的众多亚欧国家,实质性的问题在于产业机构的单一,经济结构依附于西方发达国家,它们的支柱产业,或者是矿石、能源的采掘, 或者是农产品的生产,国民经济极易受到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影响。过去几年全球需求不旺,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实体经济就会面临严重的问题。导致一部分国家失业率严重增加,特别是青年人口失业率激增。同时国民储蓄率大幅下降,一些国家甚至国民甚至出现负储蓄率,即人均负债超过储蓄。这样的国家又何来稳定呢?

图二:“一带一路”沿线失业率最高的部分国家(达到10以上),来源:Wind数据库

图三:“一带一路”沿线储蓄率最低的部分国家,来源:Wind数据库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学习借鉴东亚中、日、韩等国家的经验, 同为追赶型国家,但它们通过发展先出口导向、后进口替代的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本国的工业体系,跻身工业国之列。这种经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发展制造业需要资金、技术,还需要配套的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对于很多国小力微的第三世界国家,很难白手起家、从头开始。

而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为这一地区的崛起提供最重要的资金和就业机会。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中国国内巨大的产能完全可以释放到亚洲国家,提供它们最急需的基础设施,同时承接中国国内的产业转移,吸收这些国家的失业人口,帮助他们进入就业增长—财富积累—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