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耶斯介绍,中国文化在法国乃至欧洲都很受欢迎,每一次中国主题的展览都能吸引很多的参观者。但是,一些西方人参观是为寻找“神秘感”而来,缺少对中国文化内涵的认知。吉耶斯认为,这一方面缘于西方观众不了解中国文化,另一方面是因为西方大众媒体介绍中国文化时流于表面。
“这些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和成见,我当年也曾有过。作为汉学家、中国文化研究者,有责任消解它们。”吉耶斯说,“让西方观众理解中华文化,这个过程很困难。但翻山越岭的途中,总会有难过的山口,必须努力越过去。否则,西方人对中国的印象只剩下表面的、漫画式的夸张形象。”
吉耶斯对当下的研究状况感到担忧。“如今科技发展,网络便利,资料丰富易得,但研究成果变得肤浅、千篇一律。”他认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应当深入根本,取其精华,才能传播它的香气,“几公斤玫瑰花瓣,或许才能提炼出一小瓶精华,但这才是弥足珍贵的。”
“中国文化内涵超出西方人想象”
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到北京,如今,吉耶斯已经记不清到过中国多少次了。然而,中国陌生又熟悉。陌生在于,每一次到中国总会感受到新的震撼,“中国的变化太快了”;熟悉在于,他看到的中国社会一如既往地和谐,人与人之间友爱和善。
“中国拥有令人称奇的文化和精神遗产。和谐、友善、舍己为人……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这些人文精神仍旧发出回响,中国文化的内涵远远超出西方人简单的想象。”吉耶斯说。
他还有着文人雅士的警觉,十分担心文化被商业吞噬。“在当今全球化、金融化的世界,大多数人在关注经济发展、商业合作,文化似乎迷失了方向。”吉耶斯对记者说,“中国在经济层面的迅速发展令人瞩目,‘消费’‘旅游’等成了西方人认识中国的标签。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注重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要知道,中国的成就不只是简单的数字,还有深厚的历史、丰富的文化以及可贵的价值观。”
吉耶斯十分赞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他对古丝路上的绘画和佛教艺术颇有研究,发表过不少专著,于1995年推出了以“西域艺术”为主题的大型文物展,汇聚了古丝绸之路上众多国家的文物,轰动一时。“古丝绸之路是连接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纽带,中国的艺术品、瓷器、丝绸等受到欢迎,中国古代思想和其他文化一起交流融合,在古丝绸之路上得以传播,至今还能找到痕迹。”吉耶斯说,希望“一带一路”建设也能加深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理解。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