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国,帮我们圆了轿车梦” 2017年11月20日 10:15:30 来源: 人民日报

 rmrb2017112021p30_b.jpg

日前,吉利白俄罗斯合资汽车公司一期工程规划产能为年产6万辆的生产线建成,目前有本地员工750多人。

中方工程师正在细心地给当地员工讲解。

本报记者 吴 焰摄

rmrb2017112021p25_b.jpg

白俄罗斯技术工人在总装车间工作。

本报记者 曲 颂摄

按下巨型红色按钮,整装车间里,一辆车牌位置悬挂着“GEELY Atlas 1”号的黑色运动型多功能轿车缓缓驶前,轻轻碰向象征“下线”的横幅。前来见证历史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一行和企业员工们,激动地鼓起了掌。

11月17日,中国和白俄罗斯首个汽车合资项目——白俄罗斯吉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其重要历史时刻:全新的全散件组装工厂落成,首台量产车“博越”成功下线。

走进明亮现代的工厂,兴致盎然地试乘后,卢卡申科面对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崔启明与众多在场嘉宾,动情地说道:“我曾经梦想,什么时候白俄罗斯也能生产出自己的国民汽车。现在,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感谢中国朋友,帮我们圆了轿车梦!”

“中国朋友真心帮助我们发展民族工业”

卢卡申科的感谢之情确是发自内心。

对白俄罗斯来说,汽车工业是强项,也是短板。11月7日,白俄罗斯汽车工业刚刚迎来70周年纪念日。这个国家曾经生产出世界最先进的大型机械、自卸卡车,却因苏联时期产业分工体系的安排,在民用乘用车方面留下产业空白。

“我始终梦想着白俄罗斯能够制造自己的国民汽车。”面对中白媒体,卢卡申科毫不掩饰自己的梦想。白俄罗斯独立后,尽快让“跛脚的工业结构”升级转型,发展更多民用工业品,是其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面对白俄罗斯人均5000美元的经济水平,以及有限的消费市场、相对落后的民用车产业基础,很多欧洲车企更愿以半散件组装方式进入白俄罗斯汽车市场。无法学到技术,难有自己的品牌,白俄罗斯发展民族汽车产业的梦想依然遥远。

面对汽车工业如此发达的欧洲,为什么白俄罗斯最终把轿车梦的实现寄望于中国、寄望于与中国车企的合资合作?

今年5月,卢卡申科前往中国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那段话,或许可以解答这一疑问。他说,中国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向沿线国家提供贷款和先进技术,在此过程中,中国表现得非常友好,不搞贸易扩张,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事实上,随着吉利集团与白俄罗斯几家著名汽车生产企业牵手,白俄罗斯人的国产汽车梦,才有了实质性进展。在两国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不到30个月时间,从规划设计、工厂建设,再到安装调试、正式投产,一座占地118公顷的现代化高标准厂房,正在白俄罗斯迅速“生长”。

“中国朋友真心帮助我们发展民族工业。”一直分管此项目、见证着中白合资汽车厂从无到有的白俄罗斯副总理谢马什科,由衷地向本报记者如是说。

“看到路上跑着我们生产的汽车,是件很骄傲的事”

吉利白俄罗斯合资工厂的建成投产,不仅填补了“本国不能生产民用汽车”的空白,给当地许多人的工作生活也带来改变。

合资厂名为“白俄吉”,取自“白俄罗斯”和“吉利”的组合谐音。它坐落在明斯克州鲍里索夫和著名工业城市若季诺之间。整洁现代的厂区,先进的生产设备,有序的操作,让来此参观的人眼前一亮。

“白俄吉”生产总经理、吉利海外制造中心总经理程文安告诉记者,这里的生产线,具备了涂装、焊装、总装全套工艺及辅助设施。该工厂将对进口车型实现全散件组装。按计划,“白俄吉”汽车厂一期工程规划产能为年产6万辆,将在2018年实现50%的平均本地化水平,从而逐步打造和完善白俄罗斯的汽车产业链。

据了解,目前汽车厂已有750多名白方本土员工。在汽车厂总工程师古列茨基看来,这里不仅为白俄罗斯乘用车引入了先进技术,使白俄罗斯有了和世界各国顶级设备、配件供应商做生意的机会,还培养了一批日益成熟的汽车产业工人。

总装车间里,来自吉利海外制造中心的工程师夏长治,正手把手通过翻译“传帮带”洋徒弟伊格里。总装车间共185位员工,夏工和另两位中国同伴,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半,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带出一批合格的技术工人。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