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助力“遗产热” 2017年06月15日 16:56:12 来源: 中国网

文化遗产跨越时空、穿越国度,见证不同文明形态、不同社会制度的对话,是实现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表示,“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源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与文化遗产息息相关。这些珍贵的遗产遗迹,既是记载这段历史的“活化石”,更是文明交流的符号,承载着千古常新的丝路精神,成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促进民心相通、弘扬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纽带作用。

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洛阳主场活动聚焦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洛阳围绕这一主题,精心安排了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论坛、“一带一路”大遗址保护论坛、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奠基、“丝绸之路与中原”文物展、文化遗产公开课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旨在以文化遗产作为丝路沿线各国民心相通的纽带,增进文化遗产价值共识,发挥遗产文化软实力作用,切实助力“一带一路”共建共赢。除此之外,丝路遗珍——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图片展、丹青记忆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丝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古代壁画修复成果展等展览也同期举行。

当前,保护“一带一路”丰富的自然文化遗产已成为沿线人民共同的期待,中哈吉三国联合成功申遗“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即为最好的注解。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消息显示,除了正在联合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保护和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之外,中国还开展了境内外文物展览交流、涉外合作考古、援外丝路沿线国家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尚有大量珍贵文化遗产需要发掘、研究、保护和展示,今后,将不断地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交流。

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作为国内致力于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播的专业机构,在国声智库等机构的指导下,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推出系列举措,共襄盛举。

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该中心正在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建设动态数据库、推进信息传播与推广、推动国际国内合作,深入挖掘丝绸之路遗产内涵,全面呈现沿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果,助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文明互鉴。

课题研究方面,中心聚焦“一带一路”沿线文化遗产,如对陕西省境内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小雁塔、大唐西市等,甘肃省境内的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巴里坤古城、楼兰古城等,青海省境内的青海湖、塔尔寺、卓尔山,福建省境内的武夷山、永定土楼等,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中心还组织专家、学者、文物保护者、媒体从业者等专业人士赴丝绸之路沿线各遗产地考察、调研,对遗产地的保护和开发情况展开研究接下来,中心还将举办专题研讨会、学术沙龙、新闻发布会等系列活动所得成果集结成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丛书、视频,公开出版发行。

据介绍,该中心秉持“共建共享”原则,致力于为丝绸之路沿线各遗产地搭建交流、合作、共享平台,在整合各项资源的基础上,邀请智库学者编写系统探究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蓝皮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传播提供宝贵经验。中心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理念,以丝绸之路国际数字平台“丝路云”为技术支持,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对文化遗产数据的记录和传播。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库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基因信息库两大资源库目前已提上日程

此外,北京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带一路”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以及相关智库探索建立长期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旨在通过定期交流与对话,促进中外遗产保护领域持续、深入、全面合作与发展。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