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大部分非洲国家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江苏与非洲国家间的农业合作蓬勃开展,一批批农业专家带着真情,带着品种和技术,跨越山海,让一个个农业项目落地开花结果,丰富了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
水稻扎下根,亩产翻一番
“试验田水稻平均亩产突破1000斤!”8月6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学园艺学院教师蔡善亚,在微信群里看到肯尼亚宝藏农业发展公司负责人徐卓伟发出的喜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今年3月28日,应江苏华越国际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邀请,蔡善亚作为神农学院技术专家,赴肯尼亚开展水稻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水稻是肯尼亚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受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的影响,水稻产量一直不高,亩产在500斤左右。”蔡善亚说,经过深入调研,自己发现当地存在田块不平整、土壤板结、水秧田福寿螺危害严重等一系列,直接影响到水稻的产量。
肯尼亚宝藏农业发展公司是当地一家老牌企业,负责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在肯尼亚农民群体中享有较高知名度。根据安排,蔡善亚在该公司的20亩试验田里,手把手指导公司员工以及当地农民进行水稻种植。“种植的是国内选育的稻种,我从育秧开始,实地示范种植技术。”蔡善亚说,前后有90名肯尼亚员工和农民跟着自己学习。
针对当地水育秧技术存在的种种不足,蔡善亚教授水稻旱育秧技术,不仅让水稻秧苗整齐健壮、移栽后返青成活快,还使秧田不用长期灌水,减少福寿螺的危害;针对土壤板结问题,蔡善亚传授苗床覆盖稻壳技术,不仅能起到疏松易出苗的效果,还能起到保温保墒防杂草的作用;针对当地福寿螺危害严重的现状,蔡善亚引进“稻鸭共作”栽培模式,利用鸭子消除稻田中福寿螺和杂草,同时鸭子的排泄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蔡善亚教得细致,当地员工和农民学得认真。“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都在努力领会我的每个动作含义,尤其是这个叫皮特的员工,每个环节都没落下。”蔡善亚指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现场培训签到表上一行歪歪扭扭的签名笑着说。
5月18日,蔡善亚完成水稻整个生长周期的教学和培训工作,启程回国。“当地是双季稻,我走的时候第一季水稻已经接近丰收,后面一季他们完全按照我传授的方法进行种植,取得了亩产1000斤的好成果。”蔡善亚说,回国前自己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整理出水稻生产技术要点资料赠予当地农民,为扩大水稻生产规模提供参考。
像蔡善亚这样援外教师,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还有很多。该学院分别与江苏华越、隆平高科等“走出去”企业在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建设神农学院,注册覆盖40多个国家,2次获江苏省政府“小而美”项目立项资助。“神农学院主要开展4个方面工作,包括为‘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发展提供技术帮助、在当地开展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与企业共同开展课题研究以及为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开发培训教材。”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杨广荣说,近5年共外派10名专家赴加蓬、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开展农技人员及职教师资培训,累计开展水稻种植、蔬菜种植、畜牧兽医、农业机械等方面农技人员培训超1万人次。
一边育人才,一边送技术
正值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位于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东南部的稻田里,一串串稻穗夹带花粉,随风飘扬,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稻香。
9月4日一大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翁飞就带领一批非洲留学生来到这里,在田间地头讲授水稻种植的相关课程。
“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开花授粉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来自刚果(布)的曼佐加·埃利亚诺特·斯蒂文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向记者介绍,老师教给大家相应的管理控制技术,以及病虫害对应处理办法,让他们印象深刻。
22岁的斯蒂文今年读大三,他还有个中文名字叫“满意”。满意的家乡位于刚果(布)西南部的黑角市,这里西临大西洋,常年高温多雨,当地农民习惯种植木薯、花生、玉米、西瓜、芒果等作物。
“我们老家的土壤虽然很好,但由于管理粗放,缺乏现代化的技术,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满意说,在苏州农职院两年多的学习,他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汉语、熟悉了中国文化,更掌握了丰富的现代农业知识和先进技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