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绿色“一带一路”的重要意义和发展导向。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绿色之路分论坛正式启动。
“一带一路”不断向着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的方向演进,绿色“一带一路”不仅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也成为完善全球生态治理体系的新实践。
一、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初衷
“一带一路”建设已迈入蓬勃发展的第二个五年,为实现“一五”和“二五”的顺利过渡,并在保证经贸增长速度的基础上推动与共建国家合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势必应审慎考察当前各地区在资源环境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凝聚绿色共识,探索使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大战略目标协同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的创新型增长模式。这是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初衷。
时至今日,世界各国都在迫切寻求应对资源环境问题的新方式、新出路。从地理位置来看,“一带一路”共建65个成员国分布遍及亚欧大陆以及非洲板块的部分区域,总体表现出矿产资源丰富且互补性强、自然环境复杂而彼此差异较大等区位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经济体,其主要增长模式仍处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初级阶段,存在资源有效利用率低、环境保护基础和意识较差、以及对“先污染,后治理”理论的路径依赖等多重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现有状况的分析表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面临的资源环境既有压力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潜在环境隐患均已较为突出,而目前以高能耗、重污染产业驱动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则会加剧地区内环境经济承载力恶化,进而导致整体经济的稳定性降低,并造成各具体经济部门和重点企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的难度增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身成长的经验教训以及当前“一带一路”共建各国面临的现实威胁均已证明,缺乏资源保护手段和生态建设基础的传统增长方式其未来经济发展的质量及可持续性都将受到严峻考验。生态问题无国界,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日渐成熟、创建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国家理念深入人心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一次对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合作方式的积极实践,其中包含的“共享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内在要求,不仅是中国为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各共建成员国推动自身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二、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内涵
绿色“一带一路”,字面意思,即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全过程。以上意义在多层面实践中得到了全方位体现,并表现为绿色“一带一路”的科学内涵。
企业具体项目对接需以绿色化为前提。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性、关键性抓手,国际合作具体项目的绿色化无疑是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对于企业而言,这一方面要求其在项目开展前期即为其奠定绿色基调,通过充分调研当地资源环境分布状况,依托生态环境的现有条件有针对性地分析并筛选投资项目,因地制宜地布局和制订合作计划;另一方面,应注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保障和提升,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企业“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评级体系和风险评级体系。而对于政府而言,意味着其应对涉及投资产能、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对相关企业予以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还应培养并引导国内外优秀环保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对具体项目的资金和智力支持,切实推进项目绿色化进程。
打造绿色产业发展体系,以绿色动能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球经济格局的动荡给世界各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太多不确定性,但也成为部分国家“爬坡过坎”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点。绿色产业,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都是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绿色产业发展需以绿色、低能耗、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同时要求较高的科技含量为重要支撑,这也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涵。一方面,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可以通过对具体项目部分关键节点的把控有效提升整体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以环保技术与科学理念为引领,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传统产业,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新思路;另一方面,绿色“一带一路”还可成为沿线新兴绿色产业优良发展的基础和孵化器。但这要求在绿色“一带一路”平台下各国能够在比较优势和利益共享原则下加强绿色创新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通过打造绿色技术共同体有效推动国家层面的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