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相连胞波情 携手合作共甘美——“中国记者东盟行”走进缅甸 2019年11月02日 16:37:14 来源: 光明日报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斐晔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陈毅元帅在诗作中生动描绘了中缅两国自古以来的“胞波”情谊。明年两国将迎来建交70周年,70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中缅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之际,10月23日—26日,由中国—东盟中心组织的“中国记者东盟行”活动走进缅甸,探寻中缅“胞波”情谊历久弥坚的密钥所在。

在联通中共同成长

中国多年来保持缅甸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市场国的地位。2018年中缅双边贸易额再创新高,达到1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同时中国也是缅甸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国之一。“现在我们在实现‘一带一路’和中缅经济走廊的重要时期,在这一背景下,首要的就是基础设施的改善,我相信这不仅能提高缅甸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能给当地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缅甸外交部东盟司司长浩坎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度评价中缅经贸关系的发展,赞赏中国企业为缅甸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贡献。

钦敦江公铁两用大桥、皎漂马德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内比都国际机场、仰光国际机场……中国交建从1993年进入缅甸市场至今,成功实施20余个项目,累计合同额超15亿美元,如今集团在仰光、内比都、克伦邦、若开邦等地设有常驻机构,深度参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持续为缅甸人民打造中国品质工程。“我们在当地20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进融入当地的稳定性与长期性,一个重要的例子就是我们的中国员工与当地人结婚的已有十多对。”中国交建下属的中国港湾缅甸公司负责人介绍,缅甸人喜欢将亲近的朋友称为“兄弟姐妹”,中国公司在当地就是要通过工作关系与当地员工加深感情,成为与他们共同成长的“兄弟姐妹”。“我们评选出当地优秀员工,奖励他们去中国参观,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如今很多当地员工中文已经说得很不错。”他介绍,有的当地员工在公司工作已20年以上,这充分表明了他们对于中国企业的长期信任。

与中国港湾一样,同属中交集团的中国路桥公司也是海外“一带一路”的主力军。“缅甸工人比较能吃苦,虽然可能有技术能力方面的不足,但虚心学习,通过国内工班长手把手教授后,现在已经有当地人干到工班长,可以独当一面了。”中国路桥缅甸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工人,公司还在当地大量雇佣技术人员,比如仰光大学的毕业生等,他们知识丰富,了解当地情况,这对中方的工作很有帮助,而他们也对中方先进的施工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可以说双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011年缅甸的手机使用率不到6%,到2017年这一数据超过了90%。这一惊人变化的背后,也有中国公司的身影。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介绍,除在城市、乡村甚至偏远山区投资建设超过3万公里的基础骨干光缆网和信息传播基础通道外,中国企业还投资建设维桑海缆登陆站,实现缅甸与中国、东盟乃至世界各国的通信互联互通。目前,缅甸有超过一半人口在使用中国企业提供的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及相关服务,这也使缅甸人民彻底告别了每张SIM卡上千美元、每月话费几百美元的历史。“2013年我们修改了通信法律。此后外国通信公司逐渐进入缅甸,现在中兴和华为也在缅甸落户了。中国通信设备不仅价格实惠,外观也非常优美,在缅甸民众中很受欢迎。”浩坎松说,中国的通信企业在缅甸的通信行业里占了重要的地位,相信在未来,有了中国企业的参与,缅甸的通信行业还将更加迅速发展。

人文相亲同行远

“缅甸具有悠久的佛教文化,人民善良平和,能够来到仰光大学交换留学,亲身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时光。”仰光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戴思颖来自北外缅甸语专业,在孔子课堂兼职汉语老师。戴思颖说,学生们对中国有着浓厚的兴趣,她希望自己能够尽己所能向他们介绍真实的中国,为中缅民间交往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戴思颖这样的留学生“小大使”还有很多。2018年,中国驻缅甸使馆收到申请中方奖学金的缅甸学生人数比前年增长了近4倍,同时中国赴缅留学生人数居留缅学生总数第一位。“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国内各院校开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语专业,为将来双边经济、文化更深层次的交流奠定基础。缅方也高度重视和支持留学生互派交流。”陈海大使说,教育是百年大计,未来两国人才交流也将更加深入和广泛,尤其在职业技术培训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