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巍:加强技术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 助力硬科技之都追赶超越 2018年06月17日 11:53:06 来源: 中国文化交流网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需要自力更生”,在这一历史时期,西安首倡发展“硬科技”,不断展现“硬科技”前沿,找准了发展“命门”,凸显了追赶超越,当然,发展“硬科技”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在于加强技术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打好攻坚克难“组合拳”。

图片1.png

——积极搭建科创平台,增强创新空间供给。大力建设发展一批重大创新发展平台,依托BAT等企业,合作建设综合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信息经济全球领先的类似“技术淘宝”、“技术京东”科创技术交易平台,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互联网+硬科技中心”。积极培育一批千亿级的硬科技产业园区,全力建设8个“硬科技”领域特色小镇建设(光电芯片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首推建设“军民融合特色小镇”、“信息技术特色小镇”、“航空航天特色小镇”,以“特”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更有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大力培育科技企业,增强优质产品供给。通过培育一大批“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铺天盖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品质。重点实施“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小巨人科技企业”培育计划,力促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小升高”“小壮大”。启动“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建立独角兽重点培育企业库,打造“独角兽”产业园,形成独角兽企业孵化链条。继续办好全球硬科技创新大会,建立“独角兽西安硬科技分论坛”、“中小微西安硬科技分论坛”等企业交流机制,推动科技企业创造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形成创造新供给。

——加速转化科技成果,增强中高端和有效供给。围绕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一带一路”创新创业之都的目标,在成果转化的“需求端、供给端、平台端、服务端、环境端”同步发力,完善“借鸡生蛋”“沿途下蛋”“借风扬帆”机制,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加快实施“名校—名所—名企”百品创新工程,建立三方“O2O”匹配市场,立项产品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器—产业园区”培育转化路径,推进各方创新要素在西安转化。每年举办8大“硬科技”领域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成果品牌评比活动”,评选大中小“硬科技企业30强”。加快构建专业化技术转移服务体系,打造“硬科技”中介服务团队,形成一站式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产业化的创新服务链。

——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增强核心技术供给。发挥“蛙跳效应”,有效激活资本低洼地、市场机制灵活度、改革开放包容性的优势,建立健全各类团队和人才的引进机制、集聚机制、使用机制、服务机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以市场化机制大力激活属地高校、院所、军工等创新资源,成为汇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聚集点”。建立开放灵活的多层次“硬科技”金融支撑体系,力争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10亿元、科技担保规模达到10个亿,集聚各方优势资源,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一批“重器技术”,促进科技企业消化转化吸收再创新,成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策源地。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共享成果供给。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通过搭建“区块链+硬科技”互信合作平台,让“企业设盟、政府协助”,共同建立和维护公正公平的运作机制,使联盟成员从表面的“手拉手”变成内在的“心连心”,实现各类技术要素“出门合辙”。开展“全市产业链优化协同行动”,建立各开发区、区县产业链整合联席会议制度,从横向纵向整合、前向后向关联,消除科技“孤岛”,提高8大硬科技产业领域链条的运作效能,形成开放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推进“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信息机制建设,共享“关中平原城市群”区域科技资源和市场资源,推动西安地区内外部之间开展更紧密的科技合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以政府主导建设“互联网+硬科技中心”为依托,加强科技趋势、市场投资等领域辅助决策供给,构建服务科技的信息供给体系。

1 2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