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强:学习习近平“智库观”,推动中国智库建设健康发展 2017年05月19日 19:27:43 来源: 《智库理论与实践》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建立的一系列与西方不同的制度体系以及体制机制,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之间关系的统一,包括要不断地鼓励和引导多元参与,增强具体治理机制的多元化、协同性和互动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在具体的治理过程中,避免通过强制性方式,做好利益的协调者、方向的引导者以及资源的整合者,为国家治理搭建服务平台、创造制度环境以及营造合作氛围等,做好国家治理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工作等。在这些关系中,智库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整体上还是着眼于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因此,《意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确定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2 习近平“智库观”反映了决策科学性的客观要求

决策是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体现着时代的特征。科学决策是决策者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是决策者、专家与实际工作者等参与决策的主体互动的过程。科学决策具有程序性、创造性、择优性、指导性等特性,程序性就是强调在决策时不是简单拍板,随意决策,更不是头脑发热,信口开河,独断专行,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依靠领导集体、广大人民群众、各类智库的集体智慧,正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行为方案。

科学决策离不开智库,智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一环。智库之所以成为决策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于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研究成果能够体现决策咨询的专业性、科学性等内在规律性。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涉及目标多重性、时间动态性和状态不确定性,这是个人的能力远远不能驾驭的。因为,决策者个人不可能擅长解决所有类型的问题,进行所有类型的决策。决策相互关联的特性,客观上也要求不同领域的人积极参与,积极提供相关信息,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并进行决策。而吸收智库参与的群体决策,可以弥补决策者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决策时,跨领域知识的局限性。因而,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群体决策因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的认同,并日益受到重视。

发挥智库作用实行科学决策,反映了决策日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受到重视并获得迅速发展的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决策科学中一门具有悠久研究历史和现代应用价值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将一群个体中每一成员对某类事物的偏好汇集成群体偏好,以使该群体对此类事物中的所有事物作出优劣排序或从中选优。作为一种抉择的手段,群体决策是处理重大定性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尹文子也曾经指出过,“所贵圣人之治,不贵其独治,贵其能与众共治”。

智库体现了群体决策方式的内在要求。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智库是集中了不同教育背景、工作经验、研究经历的不同领域专家的组织,具有广泛的互补性,巨大的知识优势,团队组织优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们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因而,智库在广大专家的广泛参与下,应对日益复杂的决策问题时,能更全面地考虑问题,形成更多的令人满意的行动方案,提高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由此可见,习近平“智库观”充分体现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高质量决策的内在要求。

2.3 习近平“智库观”反映了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国崛起,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软实力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尔20 世纪90 年代初提出来的,是指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所具有的除经济、军事以外的第三方面的实力,主要是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民意等方面的影响力;是一国通过吸引和说服别国服从你的目标,从而使你得到自己想要东西的能力。亦如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文德即是软实力。大国崛起、强国纵横之中始终都有智库的角色,智库国际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

1 2 3 4 5 6 7 8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