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习总书记看了哪些珍宝?​ 2017年04月26日 08:12:03 来源: 人民网

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调研,首站来到北海市。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总书记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一件件当地出土的文物,见证了合浦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早期始发港的历史。总书记详细了解文物的年代、特点、来源,询问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往来、文化交流有关情况,说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总书记还肯定了围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展出的文物有特色。他说,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

该馆究竟珍藏了哪些有特色的文物?2014年,人民网“行走新丝路”大型跨国全媒体报道团队曾来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进行采访。下面,我们将带你走进合浦,走进这座特别的博物馆,一睹馆藏汉代文化瑰宝的魅力。

合浦当年有多重要?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合浦历史悠久,素有“南珠故郡、海角名区”之美誉。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合浦在两千多年前就成为汉朝的郡治所在地,并且成为中原腹地与东南亚、南亚诸国交往贸易的远洋航线“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始发港之一,是我国南疆较早的繁华都会。

合浦作为江河汇聚于海的地方,从入海口南下,可远航南海诸国;借助自北而南贯穿合浦县境的南流江,可经漓江、湘江、珠江水系进入中原水运网络。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合浦成为水路的交通枢纽,沟通了岭南与西南、岭北及中原,开辟了中原与海外东南亚、南亚交往贸易的水路交通线——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汉武帝派遣黄门使者出使东南亚和南亚诸国,携带黄金和各种丝绸纺织品,从合浦港出发远航。汉朝外交使团的船队与沿途的国家进行友好公平的贸易往来,用丝绸和黄金“市明珠、璧琉离、奇石异物”。

习总书记看了哪些珍宝?

习总书记考察调研当天,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馆长廉世明是现场讲解员。他介绍,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是专题遗址博物馆,外观仿汉代建筑风格建造,馆藏文物5200多件,这些文物多来自东南亚、南亚、西亚和地中海地区,还有多件文物是国内甚至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

羽纹铜凤灯

“羽纹铜凤灯是向总书记介绍的第一件文物,由于外形像凤凰,所以叫铜凤灯。我还没开始讲解,总书记就知道这盏灯具有环保功能,我当时很吃惊,没想到他这么了解。”廉世明解释说,铜凤灯以动物油和植物油为燃料,点燃后烟雾顺着喇叭形灯罩进入凤凰腹腔,腹腔装有清水,烟雾经过滤再排出,达到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的效果,这也是最早具有环保理念的灯具。

羽纹系链铜小扁壶(图片由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提供)

廉世明介绍,馆藏的羽纹系链铜小扁壶造型具有中原风格,通体刻划有羽毛纹、菱形纹,这些纹饰是南方骆越民族常用的纹饰,这是中原汉文化和岭南越文化交流、融合的物证。

习近平参观馆藏文物曲尺形干栏式陶屋。(央视新闻截图)

曲尺形干栏式陶屋

4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北海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参观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展览。(图片来源:新华社)

波斯陶壶(东汉晚期)

位于博物馆二楼碧海丝路展厅的波斯陶壶,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一件波斯陶壶,也是唯一一件东汉时期的波斯陶壶,比扬州出土的隋代波斯陶壶早500年左右,是汉朝与波斯交往的重要物证。

“讲解完波斯陶壶的历史,我准备引导总书记看下一个文物时,发现他还在仔细观看。”廉世明回忆说。

罗马玻璃碗

合浦出土了数量众多的海外玻璃器。产自地中海地区的罗马玻璃碗,目前全世界仅发现3件,一件在日本美秀博物馆,一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还有一件就在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

总书记赞赏地说:“确实非常珍贵。”

深蓝色玻璃杯(西汉晚期)

玻璃杯

“这些文物也充分印证,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域外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传播之路,玻璃制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廉世明介绍,史书有记载,汉代合浦学习了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生产的玻璃器出口到东南亚、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

博物馆里还有啥宝贝?

据介绍,建国后,合浦考古中发掘出近千座汉墓,墓中出土了许多水晶、玛瑙、琥珀、黄金佩饰品等。

1978年出土的榄形、花球形金手链。据介绍,公元一世纪,橄榄形的串饰造型在东南亚地区就已非常流行,这条出土于汉墓中的金手链是见证海上丝绸之路的极好物证。

各色玛瑙串饰。

2014年,人民网记者前往该馆采访。在众多展品中,一件点缀着四颗海蓝宝石的项链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馆长廉世明介绍,这是国内考古中首次发现的出土自汉代的海蓝宝石。海蓝宝石中以浅蓝色的天青蓝最为名贵,目前馆藏的这四颗正是该颜色。

这四颗海蓝宝石色泽明亮、璀璨夺目,有记者好奇它出土后是否经过清洗处理才能保持如此亮丽的色泽,廉世明解释说,这四颗宝石出土后并没有经过清洗,“只是扫掉了外面的泥土”。据介绍,海蓝宝石大多产自西亚海底,在西方使用较早,“佩戴海蓝宝石是祈祷海上航行平安,也寓意爱情幸福等”,馆藏的这串项链正是当年一位徐闻县令珍藏的佩饰品,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见证。

水晶佩饰品。

水晶佩饰品。

1990年黄泥岗一号墓出土的紫色多面体水晶串珠,由163粒水晶串成,有深紫及浅紫色,呈半透明,形状为十四面和十六面棱体,大小不等,最大直径2.5厘米,最小1.2厘米。据介绍,水晶在汉代岭南地区并未见有出产记录,合浦当地没有可开采的水晶矿等,这些水晶也应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证物。

(综合人民网、新华社、央视新闻、广西日报等报道)

更多精彩,请关注丝绸之路网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丝绸之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声智库微信二维码